众享比特参编 | 《Web3.0前瞻研究报告(2022年)》发布及解读,附下载方式

2022年9月21日,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第十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上,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所区块链工程师吴因佥发布并解读了《WEB3.0前瞻研究报告(2022年)》。报告综合分析国内外Web3.0政策和产业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Web3.0的关键技术组件和核心应用场景,为我国积极稳妥探索Web3.0发展之路提供参考建议。以下是发布解读PPT,供行业参考。

从Web1.0到Web2.0,再到Web3.0的演进,反映了互联网发展理念的升级。Web1.0是以向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为理念,其典型应用是以雅虎、新浪、搜狐为代表的门户网站,主要特征是门户网站主导创作并向消费者提供服务,用户只能被动地浏览文字和图片以及简单的视频内容。Web2.0是以撮合劳动者和消费者为理念,其典型应用是以淘宝、美团、滴滴为代表的中介平台和以微信、微博、抖音为代表的内容社交平台,主要特征是平台作为中间商撮合多边市场,用户不仅是享受服务的消费者,同样可以成为提供服务的劳动者,在平台上交易劳动力、创造内容或者进行线上社交活动。Web3.0是以去信任、去中介和数字资产化为理念,以区块链为底层关键技术,以数字生产和数字消费为主要经济形态的新一代互联网,其主要特征是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对Web2.0应用逻辑进行重构,利用区块链的可信协作、分布式执行、数据保护、资产转移等能力进一步整合信息流、业务流和价值流,以更加标准化的、更加简洁的链上智能合约来代替现有互联网应用服务,消除对中心化机构的依赖。

Web3.0强调建设者与用户开放共建。开源是支撑Web3.0开放共建的基础特性。开源实现不仅是对消费者有百利无一害的福利,更是Web3.0精神的具现。业界对Web3.0的认同感主要来自于它是个开放包容的生态,其技术应用在数据、算法、功能、接口等层面上都是公开透明的。Web3.0不仅允许用户直接在代码层面检验系统的真实性,为用户提供更彻底的安全验证机制,而且应用程序在生产运行中也完全透明化,充分消除算法“黑箱”造成的负面影响。因为代码开源、治理公开、交易可查等基础特性,所以Web3.0才会衍生出一些进阶特性,比如网络的开放共建、算法的可组合性、数据的可移植性等等。

《大教堂与集市》一书中将软件开发模型分为大教堂模型和集市模型。大教堂模式是Web2.0中典型的自上而下的闭源商业模式,由顶层的专门团队作为执行领导,用户需要完全信任企业人员来管理资金和执行服务。集市模式则是Web3.0典型的分布式的开源开发范式,用户不再信任人,而是信任技术本身。联盟链与公链恰恰是区块链技术在两种模式下的产物,未来两种模式也会衍生出元宇宙的两种流派。两种模式走到最后会是一个趋同的方向,教堂要做大需要用更开放的模式去拓展用户,集市要做大最终还是要形成更严格的准入规则和监管制度。

Web3.0强调赋予用户更多的自主权。密码学是支撑Web3.0用户自主权的基础技术。Web3.0带有一种私有产权保护的价值观,希望把如今被互联网平台控制的数字产权极大地让渡给用户,这是Web3.0 发展的一个核心驱动力。Web3.0从根本的密码学出发,希望通过区块链及智能合约制定一套全新的数字产权制度。通证(Token)在技术层面是一种智能合约,本质是一种密码学保障的数字产权管理工具,可以代表数字空间内数字产权的使用规则。

Web2.0即当今互联网是以信息为核心对象的信息互联网,其核心特征是算法与信息的交互,利用算法来生成和分发信息,实现了信息流转趋向于“零边际成本”,实现了以平台经济为核心引擎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Web3.0是以数字资产为核心对象的价值互联网,其核心特征是算法与资产的交互,利用算法来生成和分发数字资产,实现了资产流转趋向于“零边际成本”。Web3.0通过区块链及智能合约将数字空间的资源标记成数字资产,用户基于数字资产可以拥有互联网的部分数字产权。比如,Web3.0强调用户对于个人数据具有所有权,对于互联网平台和应用有参与治理的权利。同时,数字资产是一种新型的数字权益凭证。数字资产的引入意味着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一个内生的新型权益交易市场,用户可以在链上市场中创建、交易、消费自己的数字产权,其带来的数字产权经济将彻底改变数字经济的发展模式。

Web3.0技术应用的总体架构可分为基础设施层、组件层和应用层。基础设施层好比构筑大厦的地基,主要包括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算力网络等,区块链平台负责提供多方共识、难以篡改、留痕追溯的数据治理能力,可由不同类型区块链构成:联盟链由小规模可信主体节点构成,通常有明确的运营主体,可管可控,但用户范围与网络规模较小;公链由大规模匿名用户节点构成,面向全球用户,没有上链门槛,但监管困难,容易滋生非法融资、借贷、洗钱等非法活动。组件层类似于构建屋舍和装修所需的通用材料,包含基于区块链平台的通证发行和流通、数字资产管理、数字身份、数字钱包、分布式金融等组件,为数字资产交易、应用生态搭建、数据安全保护、应用互操作提供可定制的模块化解决方案,是总体架构的核心部分。应用层相当于大厦中工作生活的各类场所,构建在分布式基础设施和可组合组件之上,为满足下一代互联网新需求而不断丰富的应用生态,一方面包括对Web2.0迁移而来的应用进行重构,如数据流通、跨境支付、供应链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应用场景,另一方面是伴随Web3.0新理念而诞生的数字原生应用形态,如金融、社交、协作、游戏等应用在数字产权回归的背景下体现出来的新型表达模式。

在技术层面,我们例举了一下核心观点。

一是,Web3.0的核心理念并不是技术能力的精尖,而是在技术、制度、产业层面开放程度的转变。构建Web3.0生态不一定必须基于公链,随着我国联盟链开放程度逐渐增强,也会形成中国特色的Web3.0商业生态。

二是,算力网络面向社会吸纳算力与网络资源,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算力的通证化,从而实现泛在多方算力交易与高效算力编排调配,形成社会化的算力网络。

三是,新型分布式存储解决方案在各方面尝试弥补IPFS缺陷,逐渐代替IPFS存储方案。Web3.0分布式存储和Web2.0存储方案相比的主要优势在于数据的可验证性和可用性。

四是,NFT是数字资产化的一种实现方式。同质化通证和非同质化通证本质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管理手段。不同形式的数据也可以通过NFT在链上进行标记确权和资产化。

五是,目前分布式数字身份与数据资产治理逐渐形成两套标准路径:W3C DID 与以太坊 NFT。数字身份在Web3.0与Web2.0最大的区别,就是用户个人对身份及数据的具有所有权。

六是,自动做市商模式(Automated Market Maker,AMM)是Web3.0的关键技术创新之一,为解决传统交易流动性和公正性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的解决方案。

七是,隐私增强技术,比如基于联邦学习、安全多方计算、可信执行环境、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等技术,可保护链上数据的隐私安全并提高区块链扩展性。

八是,分布式自治组织(DAO)是一种建立在区块链上,通过智能合约规则进行决策与行动的新型社会组织形式。当前阶段,DAO会以一种数字化方式去重现和验证过往人类各种各样的组织形态。

自2022年3月份起,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组织产学研的专家们一起开展《WEB3.0前瞻研究报告(2022年)》的编制工作。本报告编写得到了行业内许多专家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对相关单位和各位专家老师的大力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