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重新归零,再看职场歧视

在从大央企跳出来之前,一直在评估,从网上普遍言论来看,35岁是IT行业的退休年龄,而女性可能更是无法再入。我,86年生人,普通211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入央企某信息部门以后纯管理岗,日常工作就是搜集员工需求,对接乙方项目。因为背井离乡的缘故,回乡心切。但又因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而充满茫然无措。

一直在行内的朋友给我了几个建议,一是往测试方向走,一是往产品方向走。这两个方向不会像开发那样强度大技术要求高。我听了她的建议,在网上花了一点钱学习基于python的自动化测试。然后开始投简历。

因为是换了城市,又相当于换了行业,所以一切都是全新的陌生的。最初的简历全部都无人问津,后来也懒得挑选了,都选择一键海投。

好在科班出身,这么多年虽然没干技术,但是对信息系统的各方各面都有浅显却系统的认知,python学了一个来月的时候好像就有一点了解,可以用来编一些简单的算法题。接着把python作为技能点写入简历,得到了一个工作机会。虽然在别人看来,好像薪水待遇等各方面都不尽如人意,但是对于我来说,这是我决定跳出铁饭碗牢笼后的第一次工作,并且人家没有用年龄来婉拒我,不管我进去能呆多久,我都非常满意。

歧视当然是存在的,但是存在皆是合理的。曾听何帆经济学课里讲到从经济角度看歧视,是成本较低的一种评价体系,非贬义。现在想想也确实有其道理。比如女性,优秀而强大的女性当然是非常多并且数量还在直线上升的,但是我也见了太多在职场上以自己女性的身份示弱来获取一些额外的收益的。还有大龄,尽管很多言论都在引导大家对中年的正向认知,可是不得不说年过35岁就倚老卖老的或者直接混退休的大有人在。再比如学历,学历低的人不一定能力弱,但是在人生的第一场大战之中获得胜利的那些985毕业生们他们难道靠的是运气?可能考评的维度比较单一,引发的应试教育思路对人才的塑造会有一些限制影响,但不可否是的是高考是无比公平的赛场,在这里获胜的人至少从学习的意志力、领悟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过人之处。换成hr角度来说,茫茫人海当中,我们没有三五个月的时间去了解一个人的才能、品德,那我们到底要通过什么去把我们需要的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给筛选出来呢?

尽管如此,个人的破局之路从来都不会被堵得死死的。既然我们是被歧视定义的人,那么只有通过打破歧视的定义才能让别人对我们有更真实的认知。大龄的人,放下老油条的姿态,虚心向别人求教,展现出活力的一面。女性,不要在职场上哭哭啼啼,不要把对付男人那套拿到办公室来。学历低的人,想办法去进修,提升自己。

我们先找个门槛踏进去,再重塑个人的形象,打破别人的固有认识,等个体变得多起来,就会称为群体,那时候歧视自然就消除了。